博物館系列下集。
今天登場的是不在Sydney Museum Pass 套票中的澳洲博物館及雪梨天文台。
Australian Museum
除耶誕節外每日開館/常設展成人票價$15/有手機導覽App(英文)
走進澳洲博物館的時候其實我有點小狼狽,因為那天我忘了帶傘。中午過後,原本以為不會下雨的天空竟然開始飄起了毛毛細雨,起初雨真的很小,我還在聖瑪莉大教堂周圍慢慢晃,直到發現雨已經開始大到不撐傘不行的地步,才急忙決定躲進博物館避雨。
把眼鏡擦乾之後買票進入館內,因為肚子也餓得差不多了,我決定先到博物館的餐廳看看。當時的特展是有關蜘蛛的展覽,但是我實在沒有為了蜘蛛多花錢買票的欲望,所以只買了一般常設展的門票。結完帳之後只會拿到地圖的折頁,順著動線走就可以進館,並不會再多拿到一張門票。
博物館的餐廳位在四樓,有大片的落地窗可以欣賞窗外的市區景色。但是非常可惜,外頭正在下著雨。原本只打算隨便找個東西果腹的我,點了當天的Daily Sandwich才發現CP值超出了我的預期。
幾乎要看不到麵包的Daily Sandwich
或許是在台灣被制約了,以為Sandwich應該要是麵包夾著各種東西的食物,所以看到它上桌的時候眼睛立刻為之一亮。香氣四溢的肉醬、滿滿的沙拉與很像多力多滋的玉米片堆在麵包上,這份量完全超出了我對「三明治」的預期。肉醬吃起來微辣,讓人覺得應該再點杯飲料來配,不過口袋不夠深就只能用白開水將就一下了。後來多吃了幾餐才知道,點Sandwich的時候,有些地方還可以選麵包的種類,不過我都看不懂所以每次都像抽籤一樣亂點,等到拿到手答案才終於揭曉。填飽肚子之後終於可以開始逛博物館。澳洲博物館的館藏大約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部份:
【野生動物區】
這邊收藏的都是動物的標本,並沒有活體。動物也不只侷限於生存在澳洲的物種,北美水牛的塊頭之大讓我超級難忘!
【原住民文化區】
這個區塊展示了原住民的傳統生活用具等等,搭配文字及影片的說明,讓人可以對澳洲的原住民有基本的認識。每每看到關於原住民的介紹,都會讓我非常欣賞、敬佩他們敬天惜物的精神。
在看展的時候我一直不懂「Country」這個字,彷彿對原住民來說它有另一個不同的意思,而我終於在這裡找到了答案。澳洲原住民所說的「Country」,指的是一個人所生活的土地,包含海洋、天空、河流甚至四季,還有動植物、前人的遺跡以及族群代代相傳的精神。
其中一個說明牌上面寫著:
「Each species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Country, is like a sign for us to listen and think.」
對原住民來說,看出「Country」給他們的訊息是很重要的,他們根據祖先的智慧,觀察星象、花開、蛙鳴等等自然現象,並從中得知「Country」的指引。並以此判斷打獵、捕魚的時機,甚至是預測是否會有災變等等。
看到這裡,長時間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竟然是如此的緊密!
用回收的漁網做成的作品
【恐龍區】恐龍區沒有很大,加上特地跑到澳洲之後其實沒有什麼想看恐龍的欲望,所以我晃過一圈就離開了。
【澳洲生存之道】
這個展區我個人就覺得相當有意思,展區的英文標題是「Surviving Australia」,顧名思議在介紹澳洲土地上的生物如何生存。其中有一面牆的展是內容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動物。每一格玻璃櫥窗中都用心重現了動物們的生活樣貌,包含停在曬衣繩上的鳥類,垃圾桶旁的老鼠等等。在公園、路邊看到了很多不知名的鳥兒們,剛好可以趁機認識牠們。
隔了幾天和朋友吃飯的時候,朋友告訴我他上次進到澳洲博物館已經是小學校外教學的時候了。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比較深入的內容,這裡可能無法滿足你。但是推薦給初來乍到的觀光客們,只要來這裡走一圈,就能對澳洲有些簡單的認識。如果你跟我一樣,一旦認真逛起來就會耗上好幾個小時,別忘了有置物櫃可以先寄放背包,可以多少減輕肩膀的負擔。博物館也有導覽APP,在特定的展區打開APP甚至有語音介紹喔!
Sydney Ovservatory
每日開館/免費入場/無中文簡介
雪梨天文台位在岩石區後方的小山丘上,對於天文觀測來說應該是個良好的立地,但是對於訪客們來說,就是考驗腿力的時候了。正所謂「路遙知馬力,走走就變心」,所以我常常在早上預定要走上小山丘造訪天文台,走著走著腳痠了之後卻改變計畫決定找個地方坐。於是經過百般的計畫變更,終於在逛過第二次岩石區的假日市集之後,順道來到了天文台。
視野很好的小山丘,當地居民真的熱愛在草皮上進行各種休閒活動
另一個角度可以看見港灣大橋
雪梨天文台自從設立以來,肩負的工作就不只是觀測氣象,還包含時間校準與外太空相關的研究。所以天文台的館藏也比我想像中的豐富。進入第一個展間,就會被正中央巨大的望遠鏡震懾,不過它也是已經退休的爺爺望遠鏡了。天文台裡所有的展品除了介紹儀器本身的歷史之外,也會有關於科學的說明,比如如何測量時間、如何在航海中找到方位等等。雖然看起來稍微吃力,我還是一邊用手機查單字一邊逛了一段時間。
上到二樓,關於宇宙和星象的專區有太陽系的模型,還有關於澳洲原住民如何觀星的介紹、南半球的夜空可以看見的星座等等。最後別忘了有一樣東西要走到天文館外面才看得到喔!
天文台的屋頂上有一顆「Time Ball」,正如其名,是一顆負責報時的大球。而個這報時的傳統直到今天仍然持續進行,天文台工作人員會在下午一點的整點時刻,讓這顆球從竿子上落下,好告知港邊的人們及港口的船隻現在已經是下午了。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知道我拍下照片的時間了吧。可惜我沒有見證到球落下的瞬間,想要親眼見證的朋友別忘了在接近下午一點的時刻來到天文館喔!
廣場上畫的圖形彷彿鍊成陣,不過實際用途應該是觀星吧XD
這一趟旅程的博物館行程大概就是以上這些了,如果還逛不夠,或是想省下一些門票錢,可以下載「Sydney Culture Walks」的App。我覺得它最棒的功能就是分門別類的為使用者規劃了好幾條的參觀路線,而這些路線其實就在雪梨的市區裡。所以只要跟著App的指引,無論想看歷史建築或是現代裝置藝術,它都能給你一條建議的路線,讓你發現城市的另一面。
但是很可惜我光是跑完自己想去的地點雙腿就已經痠得彷彿在抗議了,如果還有機會造訪雪梨,我一定會排出時間試試這個App。
如果你覺得看著手機上的文字介紹有點無聊,比較喜歡跟人互動的導覽方式,在雪梨的市政府(City Hall)前也有每日定時出發的免費導覽可以參加,但是記得禮貌性的給點小費當做回饋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