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請自來的前菜

(實在找不到適合的圖片,只好放個在嵐山吃的湯豆腐了。不過跟內文完全沒有關係喔XD)

在日本用餐的時候,你是不是也遇過這樣的狀況呢?跟服務生點完餐之後,在餐點送上來之前,服務生就先送上了一小碟的料理(可能還有你的飲料酒水)。而你開心的覺得店家好貼心,還提供前菜讓客人墊墊肚子。到了要結帳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被多收了一筆金額。


這天外飛來的一碟開胃菜,在關東稱為「お通し」,關西則是稱作「突き出し」,一般的價格大約在300~500日圓。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好像被迫付了一筆不情願的費用。但是我們不能這麼快就把「突き出し」汙名化,來看看這碟前菜到底是什麼來頭吧。


(身為曾經的關西居民,以下就容我都用「突き出し」來稱呼這小小的前菜吧)


為什麼日本的居酒屋和餐廳會有「突き出し」的文化呢?

關於這個問題,得從許多不同面向來解釋啊。

其實最初是出於對客人的體貼


「突き出し」端出來的時間點大多是在客人就坐之後,或是點餐之後。為了讓客人可以慢慢看菜單選擇想要的主餐,或是讓客人在等待餐點的時候當下酒菜配酒等等,店家會簡單準備一點小菜,讓客人不會餓著肚子乾等。

而後,因為餐廳端出「突き出し」,並在事後直接向客人收費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所以也有的餐廳將它視為營業額的穩定來源之一。另外,因為「突き出し」的菜色是店家擅自決定的,對於消化用不完的食材、減少成本的浪費也有一定的幫助。

另有一說是「突き出し」的費用其實就是變相的「テーブルチャージ」,也就是座位本身的費用。我想應該是因為客人到居酒屋喝酒,通常不是一時半刻會離開的。所以當你坐在舒服的座位上吹著冷氣享用餐點,店家就會向你收取「使用那個座位的費用」。(想成是服務費或小費或許就可以理解了吧…)


「突き出し」看似日本居酒屋已經行之有年的文化,卻也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夠怡然自得的接受。


喜歡的人認為「突き出し」的菜色好壞會影響他們對店家的印象,甚至有人會專程造訪「突き出し」很好吃的店。通常中年以上經濟能力比較寬裕的族群,對「突き出し」沒有什麼不滿。
但是日本的大學生也是很愛喝酒的。如果說台灣的大學生們慶功就是要去吃到飽,那日本大學生的選擇就是居酒屋的「飲み放題」(喝到飽)了。(吃到飽的餐廳,在日本的普及程度遠不及能夠無限續杯的居酒屋)
在大學生的眼裡,「突き出し」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畢竟500日圓是個可以在學生餐廳吃一餐的價錢,沒有選擇餘地就被「強制付費」的確是不太開心呢。

根據立教大學的學生以20~30歲的年輕人為主要對象所做的問卷調查,有七成的人認為「突き出し」太貴,對菜色不滿意的人也約佔五成。而曾經拒絕過「突き出し」的受訪者則大約佔三成。


所以是可以拒絕的嗎?


根據Google搜尋出來的結果,「突き出し」是可以拒絕的。無論理由是你不想吃、不敢吃、不想付(?),拒絕了都不會有法律問題。但是有可能在拒絕之後還是被收取「坐位費」。所以如果在意這一筆花費,也可以跟店家確認是不是會出前菜、以及費用大概是多少。

「突き出し」引發不滿的理由除了菜色不好之外(因為可能是前一天剩餘食材的排列組合),日本網站Newsweek還指出了「被強迫」與「說明不足」這兩點。


明明在點餐的時候沒有點,店員也沒有說明會收取前菜的費用,最後顧客卻必須多付一筆錢。不就是因為面對不熟悉日本國情的旅客時,店家沒有事先說明,所以才讓人產生被強迫付款的感覺嗎?所以我覺得這兩件事其實是有相關的。


對於這尷尬的現狀,Foodist 的報導中提出了三個建議:


●明確在菜單上標示收費
像是在菜單醒目處寫上「当店ではお通しの料金として××円を頂戴しております(本店提供「お通し」,因此將酌收XXX日圓)」
大概就等於台灣的餐廳會在菜單寫「酌收10%服務費」的感覺吧。身為消費者總是覺得有被告知會舒坦一些。


如果可以拒絕的話也要在菜單上寫清楚
不過會不會寫了之後,大家都開始拒絕「突き出し」呢…
(這樣是不是代表真的不好吃阿,好像有點淡淡的哀傷,可能要檢討囉)


讓客人選擇想要的菜色
一部分是考慮到每個人有不吃的東西,也順便照顧到顧客「知」的權利。把主動選擇的權利交給顧客。


即使有選擇就代表可能有拒絕,我覺得與其強迫從每位客人身上賺那300~500塊,不如讓客人用餐的時候感到開心,說不定第一次來的客人日後會變成常客呢。

最後,我自己在日本也遇到了兩次不請自來的「突き出し」第一次也覺得一頭霧水,但只能乖乖付錢。第二次看到它被送上來的時候,有種踩中陷阱的感覺。看著那預算外的不速之客,已經在心裡OS:「等一下要被多收錢了…本來以為晚餐不會超過1000日圓的說…」,卻也不好意思問店家可不可以不要。為了避免各位在日本開心旅遊的時候碰上不太情願的狀況,在此把這個日本文化小常識分享給大家。至於要不要拒絕,或是把它當作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做好會多花錢的心理準備,就交給各位判斷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