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券在手即可通行雪梨市區及郊區的12個博物館和歷史建築的套票「Sydney Museum Pass」是我決定在這趟旅程中加入博物館行程的一大原因。這張套票的使用期限是購買之後的一個月內,對於短期的旅遊完全是綽綽有餘。
購買方式也非常簡單,只要到Sydney Living Museums的任一場館櫃台就可以直接購買。一般全票價格為$24。看下去就會知道這個票價真的十分的划算!在參觀的第一個博物館買完票之後,接下來只要在入館時出示票券,櫃台人員幫你做個記號之後就可以進入參觀,還會順便親切的遞給你一份簡介。大部分的展館都允許當日再入場,也幾乎都可以拍照,不放心的話可以跟櫃台確認。
各個博物館作記號的方式都不太一樣XD
那麼我們就來逛逛套票包含的博物館吧!
Justice & Police Museum
週末開館/成人票價$12/無中文簡介及導覽
很可惜博物館外觀正在整修…
在進門後左手邊的展間內,展出了許多過去警察們為了存證所拍下的老照片,可以藉由照片回顧過去的雪梨市區街景。博物館內有一條走廊也展示了這棟建築在不同年代的照片。
往右手邊走,就是惡名昭彰的罪犯專區了。走進這個房間,所有展示櫃的玻璃都有半邊是紅色的,上頭寫著每一位罪犯的故事。櫃子裡則是他們的照片及兇器還有相關的物品。看完只能說,真的是什麼離奇的人都有呢。
1940年代的環形碼頭,和現代繁華的樣貌相差甚遠
現在的環形碼頭
在博物館的中庭,有個衣帽架掛了許多復古的服裝可以讓參觀的訪客穿著,在警察局的招牌下拍張「罪犯照」打卡留念。雖然我覺得那些衣服好像沒有很罪犯,難道沒有囚衣嗎?XD
穿過中庭進到法庭,這裡也有法官及罪犯的服裝可以穿著拍照。這次可以坐進法庭中央的牢籠裡,擺張委屈的臉等著接受法官審判。最後,記得到博物館最深處的房間走走,從陰暗狹窄的走廊看來,這邊以前應該是監獄。現在則展示著一些跟警察相關的歷史文物。
發現1935年的豎笛
Museum of Sydney
每日開館/成人票價$12/可以在櫃台索取中文簡介(是繁體中文,加分!)
雪梨博物館較為全面的介紹了這個曾經是最早殖民據點的海港城市過去的歷史。展示融合了歷史文物、藝術品及影片介紹,逛起來滿有趣的。
不知道是不是走了太多天博物館行程覺得腦袋有點累,在這裡我竟然只留下了一張博物館外觀的照片。平常很少閱讀英文,一下子要看全英文的解說的確是滿辛苦的。奉勸大家真的要好好學英文,不然很可惜啊!
那麼只好來說說幾個我很喜歡的地方了,首先是博物館二樓展示了英國來到澳洲的第一艦隊船隻模型,造型各有不同的船隻,每艘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點一旁的觸控螢幕慢慢看。走到這裡的時候,有個年紀大概五歲的小男孩差點要衝上去摸這些模型船,還好被媽媽及時制止。展品跟觀眾的距離越近,越是要小心這種意外呢。
在播放影片的影廳外面,則是有一整面的玻璃牆,牆上的格子內裝有啤酒、穀物、布料等等。這些是曾經在雪梨港進出口的貨物,但博物館巧妙的把它們集合在一面牆上,彷彿變成了色彩繽紛的藝術品,讓人忍不住停下來多看兩眼!
來到三樓還有關於原住民、過去殖民時期的各任總督及雪梨歌劇院的建造過程等等的介紹。我參觀的時候,特展區是個可以讓小朋友玩沙的地方,如果帶著小朋友應該也不用擔心沒地方去。
Susannah Place Museum
每日開館/成人票價$12/須參加定時的小團體導覽才能入內參觀,無中文導覽及簡介
大家有沒有發現參觀到第三間博物館的時候,套票已經回本了呢?
你說這老房子不像是博物館?不,它真的是博物館,而且是很有意思的地方。但是必須要有導覽志工帶領才能夠進入參觀,所以大家不要像我一樣傻傻的拿著門票就衝過去了阿!還好當天下午的參觀人數不多,我詢問過櫃台之後,跟著15:00的導覽進入參觀。
所以這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什麼這麼麻煩不能開放遊客自由參觀呢?
座落在岩石區(the rocks)的蘇珊娜博物館,其實是一棟有四戶人家的住宅!它珍貴的地方在於,從1844年建造之後,便一直屹立在岩石區直到今天。即使中間有過一場嚴重的瘟疫,岩石區許多的建築物都被以「岩石區大掃除」為理由拆除了(名字是我自己亂取的,總之當時為了整頓岩石區的衛生環境,拆除了不少老舊建築物),蘇珊娜博物館仍然幸運的被保存下來。
而今天的蘇珊娜博物館,在博物館團隊考究歷史並積極蒐集文物的努力之下,展示了許多過去住在這裡的「房客」們的生活樣貌。在導覽的一開始,會先請遊客們看一段介紹影片,讓大家對於岩石區及蘇珊娜博物館的歷史有大概的理解,再開始實際的導覽過程。我當天參加導覽的時候,同行的都是爺爺奶奶們。有來自美國的老夫婦以及來自墨爾本的一位奶奶。看他們聽解說聽得如此認真,我都不好意思拿出相機拍照了。而且因為人數只有四個人,導覽的志工伯伯也常常為了我放慢解說速度,讓人連不小心恍神都會不好意思。
走進每一間房間,志工都會跟我們介紹生活在這裡的家族是什麼人,過著怎麼樣的生活。看著志工手中的平板畫面上的老照片,再看看身邊的家具、擺飾,彷彿穿越時空到這些人們的家裡拜訪了一回。不過只要換個房間,或是下個樓梯,馬上就是另一個家族的故事。我們就這樣從需要燒柴取暖、點煤油燈的時代,跟著導覽路線一路「穿越」到開始出現電冰箱、瓦斯爐的時代,最後再回到現代。
如果英文不錯的話真的很推薦這裡,跟導覽志工聊聊或許會知道更多有趣的事。而且他們真的很用心的保存建築物,連看起來很老舊的曬衣繩都還可以正常運作。根據館方的說法,這是一間仍然在「成長」的博物館,考究跟保存歷史的工作仍然在持續著,所以或許幾年後再度造訪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呢!
參觀的過程中,爺爺奶奶們頻頻露出一種懷舊的神情,讓我覺得非常有趣。這些對我們來說不曾看過的老東西,卻是他們青春年少的記憶呢!尤其要買冰塊回來放,才有冷藏效果的「冰箱」真的是讓我開了眼界,原來曾經有過這樣的時代阿(笑
Hyde Park Barracks Museum
每日開館/成人票價$12/有繁體中文簡介與免費語音導覽機(可選中文)(大加分!)
座落在海德公園旁的海德公園營區博物館,也是一個因為時代變遷曾有許多用途的建築物。有些旅遊書可能會把博物館的名稱翻成「軍營博物館」,不過這裡過去的用途其實不包含軍營喔。正面那個不太大的門就是入口了,進館之後往右手邊是櫃台與商品區,可以在這裡購票跟借用語音導覽。
海德公園營區博物館與剛才介紹的蘇珊娜博物館有點相似,館方將建築物本身也當作一件巨大的展品,所以走在博物館裡,可以看到地板下面的地基、管線,牆上則忠實保留了不同時期的牆面粉刷甚至是裸露的磚牆,還可以在牆壁角落找到工匠的簽名喔。
先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時間順序概念,海德公園營區博物館的用途大約分成以下幾個時期:
1819~1848 男性囚犯營區時期
1848~1886 女移民棧房時期
1862~1886 老弱婦孺收容所時期
1887~1979 法院與政府辦公室時期
1979~ 博物館時期
因為一開始是囚犯收容所,所以屋內的格局真的是方正對稱到非常單調的地步,走廊與樓梯構成的田字型將每個樓層都大概分成四個大房間。在正中間的樓梯對面,有一個從一樓打通到三樓的挑高空間,設置了叫做「Ghost Stair」的裝置藝術,讓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過去曾經在這裡的樓梯大概的位置。
海德公園營區博物館與剛才介紹的蘇珊娜博物館有點相似,館方將建築物本身也當作一件巨大的展品,所以走在博物館裡,可以看到地板下面的地基、管線,牆上則忠實保留了不同時期的牆面粉刷甚至是裸露的磚牆,還可以在牆壁角落找到工匠的簽名喔。
先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時間順序概念,海德公園營區博物館的用途大約分成以下幾個時期:
1819~1848 男性囚犯營區時期
1848~1886 女移民棧房時期
1862~1886 老弱婦孺收容所時期
1887~1979 法院與政府辦公室時期
1979~ 博物館時期
因為一開始是囚犯收容所,所以屋內的格局真的是方正對稱到非常單調的地步,走廊與樓梯構成的田字型將每個樓層都大概分成四個大房間。在正中間的樓梯對面,有一個從一樓打通到三樓的挑高空間,設置了叫做「Ghost Stair」的裝置藝術,讓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過去曾經在這裡的樓梯大概的位置。
「Ghost Stair」的一樓部份
從一樓往天花板看去
館內的陳列方式非常的活潑,逛起來很有趣。當天也看到不少家長帶小孩一起參觀(適逢復活節假期,所以總覺得人潮稍微多了一點),小朋友似乎可以在櫃台拿到類似學習單的東西。看他們不時在紙張上塗塗寫寫,好像很認真的樣子,不知道完成後有沒有小禮物?
一樓主要介紹英國將囚犯運送到澳洲初期的歷史,從這些犯人怎麼抵達澳洲,來到這裡之後吃什麼、怎麼生活都有介紹。在房間中央的餐桌展示了囚犯的伙食,一旁從天花板將兩人對坐在餐桌前吃飯的影像投影在桌子上,雖然只看得到餐盤跟手,也足以讓人想像當時的情景了。桌上的馬鈴薯紅蘿蔔湯看起來非常簡單,實在很難說會有多美味。
二樓前半邊的房間復原了女移民的寢室樣貌,在每一張鐵架床旁都有個木櫃,寫著一位移民女性的故事。打開櫃子還可以看到她們當時使用的東西。跟一樓的餐桌一樣,其中一張床上投影了一個輾轉難眠的女性,看著看著彷彿可以感受到他們從英國遠渡重洋來到澳洲的不安。後半邊的房間陳列了海德公園營區博物館的縮小模型,呈現出每個時期的建築物樣貌。
走上三樓,有許多的吊床,這是囚犯們睡覺的地方。小小的吊床在陰暗的房間裡排得非常擁擠,整間都塞滿了人的時候應該很可怕。面向走廊的牆上還開了小孔,方便巡視嫌犯們有沒有偷溜。半夜起床尿尿記得去安官桌押名牌登記時間啊!(錯棚了,這是替代役新訓…)
留言
張貼留言